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海上“青企”说|顾建忠:从三农到普惠 加速经济重振使命在肩

时间:2022-08-01 16:16:02 来源:本站 阅读:4561191次

  受疫情冲击影响,上半年上海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当下的上海经济而言,信心至关重要,这种信心即来自政府部门向社会释放的强烈信号,亦来自企业迎难而上、敢闯敢担当的魄力。

  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再次明确,当前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还特别指出,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上海也正以超常规的努力付出、确定性的务实行动、更精准的政策举措、高效率的服务对接,助力企业在沪安心发展、更好发展——从2022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上,总投资5658亿元的32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到强化“新赛道”布局、强化“终端带动”,一口气发布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三个行动方案……上海,正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把发展的油门踩下去、速度提上去,进一步稳预期、提信心。

  不论在疫情期间,还是经济重振之时,有一个群体尤为值得关注,他们就是上海青年企业家。虽然遭遇空前危机,但他们在困难面前展现出强大韧性,以自身努力和政策支持的确定性,勇毅前行,全力化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当下更是日夜兼程,争取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值得注意的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拥抱年轻人、成就年轻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这也必将为青年企业家们提供更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和机会。

  为进一步激发上海青年企业家们干事创业的激情、面向未来的勇气,即日起,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同推出《坚定信心谋发展全力构筑新优势“——海上”青企“说》特别策划,邀请在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抢占和布局”新赛道等领域积极有为的青年企业家,通过讲述自身创业经历,尤其是面对疫情时化解危机、勇毅前行的故事,给更多青年创业者以启迪和激励,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市场信心,彰显上海产业发展的青春力量,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从三农到普惠,加速经济重振使命在肩

上海农商银行行长、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顾建忠

  身为银行人,参与“海上青企说”或许有些“另类”,但其实,上海农商银行是如此贴近企业、贴近青年创业者,所以,我更是“我们”中的一员。

  回首过去三个月的疫情,我们扛过了最艰难的挑战。轮流封控通告一经发布,全行迅即行动,火速集结“火种部队”,开启业务连续性保障工作,确保金融服务不停摆。期间,部分“火种”队员最长驻守时间近3个月。我自己也从3月27日晚开始,连续驻守在单位两个多月,切身感受“火种部队”在特殊环境下应对金融服务需求、保障业务连续性的艰辛与不易。

  疫情期间,如何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对我们是挑战,对客服则是信心。我们第一时间推出“战疫融资直通车”。短短3个月,与近2500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意向总授信金额近140亿元。我们也发布了《上海农商银行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助企纾困举措,主动融入战疫大局。尤其对于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缓解企业压力,我们还推出了“六免三对折”等减费让利举措,对超32万户企业客户完成减免。

  愈是艰难,愈彰显担当。我们也深知,关键时刻的解忧纾困,更能为企业重振信心注入不竭动力。

  疫情相对平稳后,我们又全力投身到复工复产之中,营业网点“能开尽开”、市场现金投放“能投尽投”、营业时间“能延尽延”,加强基层保障“能下尽下”。

  疫情终将过去。

  历经疫情大考,我也更感作为一名银行人肩负的使命之重,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要如何更好地践行银行人的时代使命。

  2018年即将收尾时,我加入了上海农商银行。我对这家银行并不陌生,因为我出生、成长在上海的郊区,在那里,上海农商银行深深地扎根在百姓的心里。这与她70多年、从农信发展而来的历史有关,更与她多年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百姓生活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有关。在我眼中,上海农商银行是亲切的,是温暖的。

  “我能为上海农商银行做些什么?”“上海农商银行又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这是我在入行时思考的问题。幸运的,一位我很尊敬的领导、前辈提点了我,“银行是企业,但不是一般的企业;农商银行是银行,但不能只是一般的银行。”这句话,成为我工作的指引。

  历经疫情考验,对于这一点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上海农商银行是上海地区业务经营最为下沉的银行,常年服务三农、小微等基础客群,你会发现,无论在上海的哪个区域、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上海农商银行的身影。我想,从农村来、从小微来、从百姓中来,这正是我们这家银行成立的初衷。

  当上海农商银行的规模不断做大,成为一家上市银行后,致力于“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变得更加清晰。让金融之光穿透缝隙,温暖每个角落成为我们的期待与目标。

  譬如,疫情期间我们主动对接保供企业,通过100亿元市区两级保供企业专项融资额度,全力满足疫情防控企业和农产品供给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主体的信贷需求,尤其是对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充分下沉服务对接,体现“农”字头金融机构本色。

  明白了自己为何而去,自然清晰了应当如何向前。

  近几年,我们加大科技助力、数据赋能、业务协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和科创金融,通过坚持走创新之路、专业之路、差异化之路。这里分享几个故事。

  陕西洛川是有名的苹果之乡,但早年间,那里的苹果种植水平参差不齐,质量的不稳定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户的收入。这种局面在引入上海农乐生物的有机肥料后有了突破,有机肥能有效减少高浓度农药使用,同时减少化学肥料使用,成为当地“双减工程”的核心技术,大幅提升苹果品质。但是农民想买有机肥需要资金怎么办?上海农商银行输送“金融活水”:农户向农乐下单购买有机肥产品,银行会以订单中的金额和种植亩数等信息作为依据,给农户独立授信、发放贷款;农户把优质的苹果卖给收购方,再将获得的销售回款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结余后,农户获得最终收益。这些借还款的操作,只需要一部手机、几分钟时间即可。到今年2月末,这种“农业产业链”模式已帮助洛川果农460户,惠及果农3万余人,应用耕地面积逾9万亩,合计增收近4600万元。这一“链”串起的,是乡村振兴,是绿色金融,更是共同富裕。现在,我们正与近十家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化合作,十多个业务场景正推进落地,“金融活水”又流到了云南保山、安徽亳州、河南邓州……让民生愿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

  在始终当好上海地区“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同时,我们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农商银行张江科技支行是全市首家科技专营网点。2021年,上海农商银行“鑫动能”新兴客户培育计划升级2.0版本,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重点培育近20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近60家重点培育企业进入辅导备案阶段。在北交所首批上市的3家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中,有2家获得上海农商银行的助力。我们也在探索建立孵化器客群投贷联动机制及业务风控模型,成立了孵化器团队,专业对接符合条件的孵化器客户,以综合化金融服务加快早期科创企业成长。目前,上海农商银行科技金融信贷规模位居同业前列,占上海市场份额近12%,其中有2/3的客户为科创小微企业。

  最近我走访了一家位于临港园区内的生物科技公司,因为研发投入大,企业的财务数据极不理想,账面亏损严重,营业收入也不高,但是凭借专业技术水平已经服务于国内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在过去,这样的企业是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但上海农商银行仅仅用了3周时间就完成了尽调、审批、放款全部流程,在市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的助力下,企业最终的融资成本只有2.5%。同时,上海农商银行还凭借资源优势为企业引荐获得战略投资达千万级。“因为专业,所以敢为”,这正是上海农商银行的底气。去年与临港集团合作的“临港科创贷”专项方案落地以来,类似的企业已经服务了370多家,授信金额超47亿元,其中首贷户超过80家。

  在服务小微方面,我一直强调要做到“全”全金额覆盖、梯度化匹配,为小微企业带来便捷、高效、好体验。根据多年服务小微的经验和大数据的积累,上海农商银行正逐步建立“四阶服务体系”,从贷款金额不到30万元至贷款金额最高1000万元共分为四阶,配套以不同的申请方式、审批流程,体现线上化操作、数字化赋能,真实推进“首贷”和信用贷,让更多小微企业、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都能感知金融带来的活力与希望。

  早在2020年疫情初现时,上海农商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就做过一次有益尝试,当时联合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青联和青企协建立起金融支持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者联动机制,开辟贷款申报绿色通道。上线首日就收到了400家企业的融资申请,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授信约11亿元,户均融资金额不超过500万元,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达到60%,有高达90%的为政策性融资担保或纯信用贷款。这份成绩单令我大为触动,能为那么多小微企业带去希望我很高兴,但同时又深感能做的还有很多。我希望上海农商银行能成为更多小企业、创业者的“首贷行”,在需要金融托一把、扶一下的时刻出现,陪伴小企业做强做大。

  这次疫情中,我们又通过建立无缝续贷长效机制,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续尽续”“应贷尽贷”,并对执行标准在疫情期间适当下降,帮助企业稳住“资金链”,助力企业在疫情当下重拾信心、加速重振。

  “生活存真,金融向善”是我个人坚持的初心。从三农而来,奔向普惠而去,恰是这种理念长久以来的实践。我常说,“我们更应多做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只做技术判断。”“这项工作,国家社会是否需要,百姓群众是否需要?”已成为我判断“做与不做”的重要原则。

  当前,面疫情等各种不确定性,我始终坚信,唯有创新转型,才是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剂;也唯有坚守持支持城市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关切百姓民生的初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速经济重振,方能在时代的大潮中彰显金融业的价值。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92
摘要:华锡集团 ,华西证券下载
顶一下
踩一下
TAGS标签:华锡集团 ,华西证券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