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青年学生并没有孔乙己的长衫,就业难、躺平的根源是社会管理问题

时间:2023-03-28 15:59:42 来源:本站 阅读:4624835次

三年疫情之后,社会经济不景气,又迎来每年超1000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不少青年刚出校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选择躺平,社会上有怨气的无业青年不断增加。

对此,最近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权威媒体最近一直在进行引导,这些媒体的认识是,许多青年学生没有工作,主要是眼光太高,放不下学历的架子,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想对青年人进行就业的思想引导。最近发了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评论,是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体现出来,青年学生只有脱掉孔乙己的长衫,放下架子去劳动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同时报道了一些底层工作也能致富、也有前途的新闻,如报道了一对义乌95后夫妻在夜市卖土豆日收入9000元的故事。

不料,央视的这些评论报道遭到年轻人群体反感吐槽,上了热搜。大家都认为央视的评论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讲了一些远离实际的大道理,贩卖心灵鸡汤,没有体会青年学生的疾苦!

中国大学生20年前就已经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

平心而论,官媒多年来形成了只从政府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宣传政策、讲大道理的习惯,传播“正能量”,很少能体察和报道民间疾苦,所以其言论和报道脱离实际、被吐槽并不罕见,而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就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评论和报道来看,央视记者的认识确实严重脱离实际,一点不靠谱。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社会教育管理出现了问题,而根本不是什么大学生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放不下架子去从事底层职业的问题,因为像摆摊、开店之类的底层职业也并不多,竞争非常激烈,不仅辛苦,而且收入不高也不稳定,而摆摊日收入上几千的只是个别想象,并不具有代表性。对绝大多数摆摊人来说,能解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致富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央视想以此来证明大学生也可以靠摆摊这类底层体力劳动实现价值,过上好的生活,在逻辑上是根本不成立的,也难怪遭到青年学生的普遍嘲讽。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并不是学生放不下架子,只想呆在写字楼干轻松活,不愿去干摆摊搬砖之类的活,而是因为体力劳动岗位照样竞争激烈,大学生去与低学历青年竞争并无优势。现在失业率高是一个从脑力劳动到体力劳动岗位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并非只是大学生这个单一群体就业难的问题。

中国人是最现实的人,特别是经过建国后多次政治运动的洗礼,经过了文革知识分子被贬为臭老九而斯文扫地的经历,学生们早已没有了鲁迅时代孔乙己的那种迂腐的“文人气节”,放不下学历架子只是个别人,根本就不存在央视评论所说的那种孔乙己长衫。如果说过去学生还有孔乙己的长衫,那么在20年前北大学生毕业后因就业难去卖猪肉之时,就已经脱下了。其实,现在因找不到工作,许多学生早已去干开店、摆摊、搬砖、收垃圾这些工作了,以艰难为生,哪里还有什么长衫可脱?

要是学生们真还有孔乙己那样的长衫,倒也不完全是一种坏事,这表明青年一代身上还有精神上的追求,还有点风骨和气节,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社会管理问题 而非学生就业观念问题

如今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由社会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管理着手,而不是让青年人脱下根本就不存在的孔乙己长衫,更不是让毕业生去摆摊或回乡去和体力劳动者抢饭碗能解决的。

出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我国为了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院校20多年来一直盲目扩招,以致如今每年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多万人,比过去扩大了10多倍。加上我国的大学教育并不是根据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经济性、职业化教育,而主要是不管市场需要的普通研究型教育,其主要培养目标就是社会各行业中高层的管理、科研和技术人才,也就是脑力劳动者。所以大学毕业生主要去这些岗位就业,主要找白领工作,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也是几十年来大学的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如今出现就业困难,一方面是由于毕业生人数太多,另一方面是现在经济增速下滑,就业需求减少,自然就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现象。

现在体力劳动就业市场同样供过于求,开店、摆摊等从事个体经营赚钱比过去更难,现在灵活就业人员高达2亿人,出现了许多个人经营者排队退社保的现象。现在失业率上升、就业岗位减少是全社会各个行业共同的问题,根本不是大学生放下架子去干体力活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且,从社会人力资源配资来看,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去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个基本的常识,至于高校毕业生中的少数人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原因愿意去搬砖、摆摊,那是另一回事,但让大学毕业生的主体去从事体力劳动,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第二,大学生有从事体力劳动脸上无光的观念,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我们虽然在口头上说劳动光荣,所有劳动者不管从事什么岗位,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但2000多年的中央中央集权体制和儒家思想教育,让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做官、升官发财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建国之后虽然批判了这种传统观念,但社会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上,实际上还是在支持这种观念,如上了大学在国有单位工作后的身份就是干部,比普通工作高,从事的岗位也主要是管理和技术岗位,工资也比普通员工高,管理者也主要从大学毕业生种选拔。这种现实的社会管理利益机制,自然会使全社会都会产生脑力劳动者地位高、收入高、前景好的认识,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干收入低、发展前景低的体力劳动职业,是非常自然合理的选择。而根本不是什么孔乙己的迂腐思想和长衫。

媒体报道的少数通过体力劳动、摆摊、甚至网红直播致富的人,看起来似乎很成功,但和从事脑力劳动而成功的大富豪、大专家、高官相比,这些成功就相形见绌了。这样的比较才是客观的、符合正常逻辑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傻子,如果体力劳动真能比脑力劳动收入高、更有发展前途,他们早就去干体力活去了。

青年人躺平并非是他们不愿奋斗,而是社会内卷生活压力大造成的

第三,缺乏基本生活福利保障、高房价和工作内卷压力大,才是青年人不愿吃苦奋斗选择躺平的主要原因。

官媒一直在批评一些青年人缺乏吃苦、奋斗精神选择躺平的态度问题,认为这种生活态度是消极的、不对的,总是想用那些生活艰辛、贫穷的底层人如重庆“棒棒军”努力奋斗求生存的例子来激励青年,希望他们不怕吃苦、像老一辈人和底层人那样无怨无悔地努力奋斗求生存。这种把现在一些青年人不愿吃苦奋斗归结为认识和价值观有问题,企图用老一辈人、底层人的生活价值观来教育引导青年奋斗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的,实际上过去老一套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不仅起不来作用,而且只能引起青年人的反感和嘲讽。

因为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只有基于生活的需要,才能被人们真正相信和接受,老一辈底层人吃苦奋斗是生活所迫,没有办法,并非他们真的乐意吃苦。而一些青年选择并非是不想奋斗,而是认为现在房价高、工作累压力大、再怎么吃苦也挣不了多少钱,理性比较付出回报、成本收益,找个房价低的地方躺平、轻松自在,反而比在大城市早出晚归苦哈哈的艰辛奋斗要好,于是选择过一种低欲望、低消费、不参与内卷的躺平生活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青年人敢于不随大流、敢于追求适宜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有个性的表现,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而不是生活态度消极。

需要反思的是,为何出现了一些当代青年不愿奋斗、而愿意躺平?根本原因在于高房价是生活成本太高,缺乏基本生活福利保障,使工作只是被迫谋生的手段,而工作内卷严重压力大收入低,使青年人对工作失去兴趣,所以觉得躺平更划算。

所以,只有解决了这些生活现在问题,才能使青年人愿意奋斗、不再躺平。如果在大城市只要几百亿钱就能租一间房子,工作加班也不多,环境宽松,那么即使每月收入三五千元,青年人也能过上过得去的生活,而不会选择躺平。

如果人人都有每月两三千的基本生活保障福利,青年人也不会躺平,而是可以去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可以做免费的志愿服务者,因为这时工作已经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己兴趣的一种选择。

所以,央视这些官方媒体只知道空洞地教育青年人脱掉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孔乙己长衫,去干苦力,而不为青年人利益考虑,不督促社会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就业难、生活压力大等问题,当然会引起青年人的反感吐槽。

摘要:在线视频转换器 ,在线视频下载
顶一下
踩一下
TAGS标签:在线视频转换器 ,在线视频下载